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资委王琳:需构建更加有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10-30 10:18

  10月31日,澎湃新闻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携手在上海市白玉兰广场世界会客厅举行了“纺织行业可持续时尚与创新实践”活动。活动聚焦可持续时尚与减塑创新领域,围绕全球纺织循环发展现状与趋势、纺织行业可持续创新与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剖析纺织行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推动纺织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资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主任王琳发表了题为《“纤维—纤维”纺织行业可持续创新与实践》的主旨分享,她指出,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作为全球的纺织大国,率先制定了30-60双碳目标,提出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再生循环。随着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实施,中国纺织行业也在加快可持续发展转型,《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明确指出,要提高生物可降解材料、绿色纤维及循环再利用纤维的产量,通过纤维技术创新,特别是涤纶和废旧纺织品复杂再生利用规模化循环再利用关键技术,加快推动再生循环产业的发展。中国纺织行业正努力构建从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到消费及再利用的循环利用体系循环体系。同时,王琳强调,要构建时尚产业循环经济的闭环,需要跨产业、跨地区协作,呼吁更多机构、科研院所和品牌加入,共同推动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很高兴今天来到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全球可持续时尚发展与创新的话题,当前,全球时尚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可持续时尚”与“recycle”成为热词,随着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实施,《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的发布,全球时尚产业被赋予了新的发展目标,中国作为全球的纺织大国,积极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促进行业绿色转型。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欧盟启动了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欧盟在《可持续及循环纺织品策略—2030愿景》中提出所有产品都要具备耐久性、可复制性和可回收性;激励循环商业模式,形成良性的循环纺织体系,反对过度生产和消费,减少过度生产和消费,并阻止未售出或退回的纺织品的销毁。并希望到2030年可以建立有效有收益的修复、 回收机制,旧衣物进入循环体系进行循环利用成为常态。这意味着,需要从绿色设计开始,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原材料的使用和消费后的回收可能性,以及回收后原料如何再进入循环体系,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最终性能,还要关注产品生产、使用和废弃循环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024年4月,欧盟通过了《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 ESPR)。相较于2022年的绿色生态设计政策,该法规更加强调原材料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循环与利用。目的是提高产品的环境可持续性,并减少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总体碳足迹和环境足迹;所有的纺织产品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其环境影响要求价值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包括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都要考虑未来的循环和利用。到2028年,欧盟希望落实所有纺织品废物规则。

  ESPR还将利用强制性绿色公共采购要求,刺激企业供应性能更佳、循环水平更高、更低碳的生态设计产品,在第一批管控产品中包括纺织品(特别是服装和鞋类)、家具和床垫。该法规明确规定,服装和鞋的原材料中必须包含不低于一定比例的再生利用纤维,即消费后纺织品的应用。这对我们的时尚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从纤维端开始,我们需要考虑原材料的来源和可持续性等因素。设计师不能只能关注流行趋势、款式和版型,同时还要考虑纺织品面料的材质、生产过程的环保性,减少化学品的染色、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以及服装使用后的回收与再利用。

  在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后,纺织行业也制定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其实行业早在“十二五”就提出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制定了逐步建立健全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的发展目标,并推动了一系列的产业技术创新和突破,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和体系建设。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23年发布了《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其中,“明确了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绿色纤维产量年均增长10%,到2035年,循环再利用纤维年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15%的目标。” 在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上,我们希望在2025年,绿色纤维的占比能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的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5年,废纺循环利用率可达到25%,废纺的再生纤维产量可达到200万吨。

  2023年,全球纤维产量为1.24亿吨,中国纺织纤维产量占全球的50%。因此“到2025年绿色纤维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另外,技术创新对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明确了要“突破再生涤纶、废旧纺织品服装再生利用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建立循环体系”等重点任务,加快推动再生循环产业的发展。

  “十四五”中国的纤维循环再利用技术创新方面有了很大突破,产业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涤纶纤维的循环利用方面。随着全球大幅增长的服装需求,天然纤维的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化纤大比例提升替代天然纤维,2023年全球化学纤维产量为8400万吨,占全球纤维产量的67%。如何解决化学纤维的循环再利用问题,也是解决行业循环再利用的关键之一。

  在涤纶纤维的循环再利用方面,我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化学法进行再造。虽然这类技术一直存在但成本较高,产量受限,近两年我们通过产学研合作,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目前产业化生产线的建设已经启动,未来将会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可持续纤维。

  随着运动类服装的兴起,锦纶的应用比例大幅提升。然而,这类服装在废弃后很难进行回收。过去没有相关技术,我们的企业经过10余年研发经验,利用废旧锦纶衣物、生产中的废弃边角料、废弃海洋渔网等,通过化学法解聚后重新聚合并经熔融纺丝制备各种规格锦纶6再生差别化纤维。一期3万吨的产能已经投产,并计划在未来建设10万吨规模的生产线。这个技术可以用废弃的远洋渔网或旧衣物进行熔融后再纺丝,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因此我们也在号召企业一起建立从海洋渔网回收开始的闭环体系,鼓励远洋公司把渔网带回来进行再利用,以保护海洋生态。

  大幅增长的消费量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使纺织行业对节水、低碳、循环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纺织行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可持续时尚被社会更广泛地关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资委成立已经超过10年,2014年,我们在全中国首次提出了“零废弃”的概念,旨在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减少浪费。这不仅仅是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行动计划。我们一直致力于组织纺织行业绿色相关标准研编、绿色制造先进技术的筛选和推广、循环经济基础研究。在推动纺织行业循环经济基础性研究方面,启动了“旧衣零抛弃”专项行动,走进校园、走进品牌等,通过专项行动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路径上提出了基础性设计。我们希望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从末端治理到全程减量的转变,倡导“定向回收、分质利用”。

  我们之所以强调定向回收,是因为大宗原料经过消费端进入市场末端后再回收,会变成混杂的原料。如果我们能够定向回收,直接进入工业体系的再制造企业,根据产品和工艺需要进行分选和再制造,从而降低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的成本,也可大幅提高循环再利用的比例。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更有序、流向清晰的循环利用闭环体系。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与一些品牌进行了尝试,首次在商场里进行了旧衣零抛弃的品牌回收行动。同时,我们也走进了社区和校园,号召大家捐赠旧衣服,告诉大家资源是可以被循环和再利用的、是有价值的。

  随着活动的推进,我们从2017年开始组织院士和一些专家对循环区域和集群进行走访和基础性调研。我们发现,之所以大部分废旧原料很难进入纺织体系,是因为混杂物的成分复杂、杂质多,大量需要人工分拣,而受限于回收和分拣的个体规模,很难满足工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量。

  从2020年至今,我们联合品牌启动了“旧衣零抛弃”品牌专项行动,通过品牌店面回收旧衣,对旧衣物进行分拣,并按照材质进入不同的工业化利用路径进行循环再造。我们对羽绒服装和牛仔服装的循环利用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形成了专项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影响研究报告。

  在城市行动中,我们选择了城市作为重要的场景,因为时尚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对城市进行了分析,对楼宇城市的垃圾旧衣回收分类进行了调研,并在城市里寻找能够大宗产生废弃物的废弃纺织品的场景。我们选择了酒店作为切入点,通过两年半的酒店体系研究,完成了酒店布草资源循环与环境影响的研究报告。

  通过这些专项对不同类别的纺织品的循环利用路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推动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以迪卡侬为例,在其浦东店进行了旧衣回收箱的设置,大家可以通过捐赠旧衣来换购打折券和环保小礼物。通过“旧衣零抛弃-品牌行动”我们对从品牌端开展旧衣回收的可行性和经济价值及环境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从品牌回收的羽绒服经过自动化拆解后,可以生成再生羽绒。这个再生羽绒的经济价值与原生绒相近,符合市场规律。同时,我们还对这个回收过程进行了碳足迹分析,通过项目测试,生产加工1公斤再生羽绒,比原生羽绒减少能源消耗1140兆焦,减排温室气体188公斤二氧化碳,2023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羽绒生产和出口国,占全球羽绒行业70%-80%的市场份额,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生产技术,如果可以加大羽绒的循环利用,环境效益非常可观。

  在城市酒店专项中,我们对酒店的废弃物进行了分析,并选择了毛巾、浴巾和床上用品作为主要的纺织品进行回收与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根据布草成分及技术可行性,开展了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化学法三个路径的测试。完成了化学法循环利用路径的小试,将废旧布草熔融直纺,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相比生产浆粕再进行纺丝的工艺技术,该技术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目前正在建设千吨级的试验线。

  我们还对酒店专项进行了资源循环效益的分析,不仅仅是温室气体排放,还包括光化学、臭氧以及对环境的相关影响。通过项目测试,我们将三种资源化利用路径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根据项目测算,仅回收1吨布草,可以减排温室气体103公斤CO2当量。如果能够把大量的酒店布草回收后分别再制造成再生涤棉纱线万吨废旧布草至少可以减排温室气体 4万吨CO2当量。环境减碳效果将非常可观。同时,酒店布草作为原料可以从酒店端直接到产业端作为工业原料进行定向回收和分质利用,开拓了一个再循环利用的模式。

  中国纺联环资委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创新思维,把握绿色发展关键,从绿色原材料的源头选择、生产过程的节水节能、纤维产品的再生循环利用等全产业链的各方面;从绿色纤维、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到绿色消费以及再利用体系的构建几个维度来构建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要想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不仅是工业领域,还涉及教育、城市、消费市场不同的领域,边界也不仅限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区域,我们愿意与全球伙伴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探索绿色供应链、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加速可持续时尚的全球化发展进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服务热线
400-123-4567